<acronym id="fp9ua"><strong id="fp9ua"></strong></acronym>

    1. 誰的“錢袋子”最鼓?31省份人均收入出爐:京滬繼續霸榜,蘇津粵沖刺5萬元

      創業
      2023
      02/04
      16:31
      亞設網
      分享

      8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水平

      誰的“錢袋子”最鼓?31省份人均收入出爐:京滬繼續霸榜,蘇津粵沖刺5萬元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王晨婷,創業邦經授權發布。

      31省份2022年居民收入情況已出爐。

      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0%。與之相比,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山東這8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水平。

      除去首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7個省份均為沿海地區。其中,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8萬元,遙遙領先其他省份,浙江在2022年首次邁上6萬元新臺階,江蘇、天津、廣東則正逼近5萬元梯隊。

      對比東部沿海地區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中西部省份的人均收入展現出了更快的增速,收入差距正逐漸縮小。

      數據顯示,2022年,中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0%,西部為5.3%,快于全國居民收入增速1.0和0.3個百分點。其中,西藏、湖北、山西、湖南、貴州、寧夏等省份的名義增速都超過了6%。

      誰的“錢袋子”最鼓?31省份人均收入出爐:京滬繼續霸榜,蘇津粵沖刺5萬元

      01 ??京滬逼近8萬元,浙江首次邁入6萬元“大關”

      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來看,上海、北京依舊穩居前二,分別為79610元和77415元。于2020年和2021年相繼突破7萬元后,上海北京在2022年依舊穩定在7萬元梯隊。

      對于京滬兩地來說,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萬元應該問題不大。2022年,受上半年疫情影響,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21年名義增長2%,北京則名義增長3.2%。兩地只要保持住這一增長速度,就有望在2023年首次出現“8萬元俱樂部”。

      具體來看,京滬兩地居民人均收入的差異主要在農村居民收入方面。從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來看,上海僅高出北京11元,而兩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則高達4975元。

      計算可得,2022年北京的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2:1,高于上海市的2.12:1,也高于其他兩個直轄市天津(1.83:1)及重慶(2.36:1)。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英洪曾在文章中提到,“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是北京的市情農情。北京市農民收入增長乏力,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有其深層次的結構性因素,需引起高度重視。

      時代周報記者還注意到,2022年,北京市區兩級制定并落實《關于促進本市農民增收若干措施》,通過資金補貼,鼓勵利用社會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帶動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6.4%,快于城鎮居民2.0個百分點。

      在1月底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過去五年,北京低收入農戶全部脫低,低收入村全面消除,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城鎮居民高1個百分點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多年來,浙江農村居民收入均高于北京。2022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565元,超過北京的34754元。

      同時,浙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2022年首次邁入6萬元“大關”,達到60302元,同比增長4.8%。

      02 蘇津粵沖刺5萬,福建增速破6%

      浙江之后,“5萬元梯隊”出現斷檔。

      江蘇、天津、廣東、福建4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4萬元以上,分別為49862元、48976元、47065元、43118元。

      江蘇在2021年超過天津后,于2022年繼續擴大與天津的差距。2022年,江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高于京滬浙的名義增速。2023年,被譽為“蘇大強”的江蘇,人均收入邁上新臺階應該并無懸念。

      天津在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上位于第5。其中,天津城鎮居民收入位于全國第7位,低于廣東省和福建省,而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位居第4,高于江蘇省。因此,天津的城鄉居民收入比(1.83:1)在全國范圍內是最低的。

      這主要得益于天津城鄉發展較為均衡,到2021年底,天津城鎮化率達84.88%。據此前天津發布,天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年均增長8.9%。天津通過就業、創業、培訓等方式,著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市農村創業創新人數達到6000余人,年營業收入6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3.8萬人。

      排名第六的廣東在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065元,同比增長4.6%。若要在2023年沖刺5萬元,則需要收獲6.2%以上的名義增長。

      從廣東居民的收入來源來看,四大類收入增速較為平均。其中,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依舊占到大頭,為32201元,同比增長4.6%;人均經營凈收入5978元,同比增長4.3%;人均財產凈收入6108元,同比增長4.7%;人均轉移凈收入2779元,同比增長4.6%。

      在居民收入超過4萬元的省份中,福建增速最快,名義增速達到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22年,福建整體經濟表現也較好,全省GDP首破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其中,社零總額逆勢而上,實現3.3%的正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居民“錢袋子”更鼓了。

      03 中部競爭激烈,西藏增速領跑

      從全國范圍來看,31省份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僅有8個省份,且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由此可見,中國東部與中西部的居民收入差距依舊較大。

      不過,地區間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續縮小中。

      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帶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0%和5.3%,快于全國居民收入增速1.0和0.3個百分點。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以西部地區為1,東部與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的1.62縮小至1.61,下降0.01。

      從具體省份來看,名義增速超過6%的地區,除了福建外均在中西部地區,包括西藏、湖北、山西、湖南、貴州、寧夏。

      西藏依舊是去年的居民收入增速冠軍。2022年,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675元,名義增長6.91%,領跑全國。在此之前,西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連續九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平均增速12.6%。

      2021年的增長“亞軍”湖北在2022年增速也十分迅猛。2022年,湖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914元,超過安徽,位居全國第13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6.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不過,對比湖北省全國第7的經濟體量,湖北省居民收入尚有一定的進步的空間。此外,湖南去年同比增長6.4%、安徽增長6%、江西增長5.9%,3.2-3.5萬元梯隊的4個省份差距微弱,你追我趕,且增速都較快。

      同時,“3萬元俱樂部”也是成員最多的一個梯隊,一共有12個省份。其中,河北、四川、陜西3省在2022年首次突破3萬元大關。

      值得一提的是,東北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為2.9%,低于其他各地。其中,吉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975元,較2021年名義增長0.7%,增速全國最低。吉林居民在收入榜上的位置也從21位下降至25位。

      事實上,這可能與吉林的經濟增長情況有關。據吉林省統計局消息,2022年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13070.2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9%。從城鄉來看,吉林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義下降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5%,工資性收入下降是其主要原因,但吉林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比上年名義增長2.8%。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 亞設網的觀點和立場。

      20.jpg

      關于我們

      微信掃一掃,加關注

      Top 午夜a片视频在线观看,黄色中国老太婆,天天爬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天天舔天天艹日日干比
      <acronym id="fp9ua"><strong id="fp9ua"></strong></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