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fp9ua"><strong id="fp9ua"></strong></acronym>

    1. 三年陷虧損,剝離地產、聚焦醫美,奧園美谷轉型還任重道遠

      觀點
      2023
      01/31
      10:35
      亞設網
      分享

      三年陷虧損,剝離地產、聚焦醫美,奧園美谷轉型還任重道遠

      隨著2022年業績預告的發布,剝離房地產、發力醫美的奧園美谷已連續三年陷入虧損漩渦,累虧超5億元。

      業績低迷之下,不少投資者擔心奧園美谷會被迫進入“ST”隊伍。也有網友表示:“新規之下,只要主營沒有大問題,基本不會被‘ST’?!?/p>

      從主營業務來看,“斷舍離”房地產業務后的奧園美谷,已將心血一并押注風口漸盛的醫美賽道。

      不過,以中游切入的這一選擇似乎并未給公司帶來較快的業績改善,業內人士曾指出,于醫美行業而言,上游生產商擁有核心技術,且由于進入的技術壁壘高,且成本結構不同,上游的供應商往往比中下游廠商擁有更高利潤。

      因此,當行業上游等成員享受醫美風口帶來的業績與品牌“量價齊飛”紅利時,奧園美谷仍握著醫美行業較低毛利率的業務。此外,當醫美業務上游合作方、下游零售平臺等向其伸出橄欖枝,奧園美谷卻要時刻警惕于高額擔保風險、緩解資金壓力。

      從多重因素看,奧園美谷的醫美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業績預虧、股價上漲,上演“矛盾”戲碼

      1月30日,醫美概念股奧園美谷迎來春節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開盤價8.05元,截至當日收盤,報8.18元,漲幅0.25%,總市值62.41億元。

      而與上漲股價背道而馳的,是公司日前公布的預虧業績。2022年全年,公司預計營業收入為14億元-17億元,去年同期為15.39億元;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1.13億元-1.68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55億元-2.3億元,雖相較于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仍臨盈利難題。

      據悉,在本報告期信用減值損失無新增大額計提金額的情況下,公司將虧損原因歸咎于“萊賽爾纖維項目一期”建設、疫情波動影響以及醫美行業競爭加劇等方面。

      藍鯨財經記者了解到,奧園美谷目前從事的主要業務為生物基纖維業務和醫療美容業務。其中,生物基纖維業務分部主要從事粘膠長絲、萊賽爾纖維和纖維素纖維膜生產與銷售,前者雖受到出口海運價格、主要原材料價格均大幅上升等影響,出現一季度虧損,但調整后利潤很快改善,報告期內實現盈利。

      不過,旗下“萊賽爾一期”項目的進展卻不算樂觀。該項目于2021年分階段由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后,通過生產設備調試以持續提升優一等品率。但因國際溶解漿供給緊缺,部分漿企停產導致原材料供應不足、價格高漲,生產線利用率不高,導致產品單位制造成本較高,截至目前,暫未能實現盈利。

      此外,對于醫美業務,奧園美谷也坦言,醫美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同時區域內疫情反復和年底管控放松均對其造成影響,尤其二季度和四季度的沖擊較大。而面對業績虧損帶來的二級市場股價上漲這一情況,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應該與整個消費市場大規模發展帶來的紅利增長有關。

      三年累虧超5億元,醫美何時能救奧園美谷?

      事實上,紅利背后,是奧園美谷主動選擇的結果。據悉,奧園美谷的前身是“京漢股份”,主營業務為化纖和房地產,2020年,京漢股份第一大股東易主于中國奧園旗下的“深圳奧園科星投資有限公司”,而更名后的奧園美谷,也成為了“奧園集團”旗下承擔醫美業務的A股上市平臺。

      而后,為全心全意發展醫美,奧園美谷在被收購次年便著手剝離房地產業務,并開始布局醫美行業全產業鏈。據了解,2021年上半年,公司通過并購發展較為成熟的杭州連天美醫療美容醫院和杭州維多利亞醫療美容醫院(合稱“連天美醫院”),從產業鏈中游快速切入,拓展醫美賽道;下半年,公司再度收購了廣東奧若拉健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簡稱“奧若拉”),意在輕醫美。

      至此,奧園美谷構建了以連天美為代表的5A級醫美醫院和以奧若拉為代表的輕醫美連鎖品牌下的“1+N”模式。

      不過,醫美中游市場并不算是一個完美的切入點。業內人士表示,醫美是暴利行業,不過主要是因為上游原料耗材企業擁有高技術壁壘、資質壁壘,市場集中度較高,毛利率高于中下游企業;而中下游由于競爭分散,存在單體獲利參差不齊的劣勢,加之疫情催化的本地客源爭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價格及利潤。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曾指出,醫美上游生產商毛利率普遍在9成左右,凈利率在3至6成,而中游醫美機構的毛利率在5至6成,因為獲客成本過高,凈利率介于虧損至1成之間。

      這一情況在同樣跨界轉型醫美的朗姿股份身上也有所顯現。2022年上半年,朗姿股份醫美業務雖呈現收入增長,但毛利率僅48.76%,卻是逐年下滑,在包含時尚女裝和綠色嬰童在內的三塊業務中處于最低水平,直至三季度才提升至56.92%,但仍難挽業績下滑之勢。

      反觀奧園美谷,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醫美板塊毛利率43.53%,已是其內部各業務最高水平,但該板塊在公司營收占比剛過三成,綜合來看,業內人士指出,即便在醫美跨界選手中,奧園美谷綜合盈利能力也并不算強。

      不可否認,毛利率、凈利率等指標間接反映出上游廠商比中下游廠商的護城河更加寬闊,而自身研發實力,則是堅實產品壁壘的前提?!八栽絹碓蕉嗟尼t美企業開始著手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增強自身研發能力壁壘以持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提升自身競爭力?!蓖跷娜A如是說。

      在此背景下,奧園美谷也表示,要持續貫徹“中游切入,上游立足,下游卡位”的醫美生態集成商的場景化業務布局。包括在醫美產業上游,應用醫美服務場景,對接醫美新零售平臺,聚焦醫美器械耗材及醫美家用化產品,通過產品代理、合作生產、聯合研發、股權投資等方式,在美麗健康產業上游橫向拓展,同時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形成橫向貫通、縱向聯動的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公司已開展醫美服務、醫美科技和醫美材料三大板塊業務。

      不過,轉戰醫美似乎并未給奧園美谷帶來業績改善的效果。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1.35億元,同比減少1214.58%,疊加疫情及房地產等因素的影響,由盈轉虧;而在著手剝離房地產、聚焦醫美后的2021年,公司凈利潤虧損擴大至2.5億元,同比下降88.03%。結合2022年的預虧情況來看,奧園美谷已連續三年處于業績虧損困境,累虧超5億元。

      在江瀚看來,醫美需要大規模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虧損較為常見,但從長期來看,醫美發展前景可觀,企業為了日后的掙錢,仍然需要持續加大投入。

      然而,這部分投入能否換來預期收益還是未知。華泰證券曾在研報中提示,奧園美谷醫美板塊整合進展及業績兌現進展較慢,需注意疫情反復拖累盈利、業績持續下滑/現金流惡化、醫美板塊估值回調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押注“美麗”的奧園美谷,究竟何時能借醫美業務打一場漂亮的業績“翻身仗”,一切有待后續關注。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 亞設網的觀點和立場。

      20.jpg

      關于我們

      微信掃一掃,加關注

      Top 午夜a片视频在线观看,黄色中国老太婆,天天爬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天天舔天天艹日日干比
      <acronym id="fp9ua"><strong id="fp9ua"></strong></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