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不僅《流浪地球 2》火了,它的電影周邊也賣爆了。
截至目前,機械小狗笨笨、人工智能 MOSS 和數字生命卡等相關周邊的眾籌總額已經突破 1 億元,提前完成“一個小目標”,而距離眾籌截止日期還剩二十多天。這在中國電影周邊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情況,一舉創造電影周邊眾籌的全新紀錄,《流浪地球 2》的成功,或許能讓中國電影周邊市場邁向新階段。
眾籌頁面截圖這波“野性消費”遠遠超過電影團隊和授權方的預期。品牌廠商賽凡科幻空間原本眾籌立項才 10 萬元,結果項目剛上線一分鐘,眾籌目標就達成了??吹剿疂q船高的眾籌金額,賽凡科幻空間甚至發文呼吁消費者先冷靜一下。還特別提醒道,眾籌與普通的商品預售不同,存在一定風險。
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信息:原本只想小賺 10 萬的周邊品牌廠商,準備不足,撐不起上億元的大盤子。銷量上來了,產能沒跟上,比如大熱產品機械小狗笨笨拼裝模型,首批發貨竟然要等到今年 6 月,接近半年的冷卻期讓商機都過去了,而類似的情況在《流浪地球 1》的時候就發生過。
相比起北美市場,中國 IP 周邊產業發展并不成熟,不管是前期的授權、開發、設計,還是后續的生產、供應上,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 80% 以上的電影收入源于票房和植入式廣告,影視衍生品的收入低于 10%。而在美國,票房收入只占電影總收入的 30% 左右,其余來自電影衍生品授權和主題公園等版權運營。
《流浪地球 2》周邊產品大賣,一定程度上給了國內周邊市場發展的信心,但想要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還需要更多時間。
在中國,販賣電影周邊并非新鮮事,但直到《流浪地球 2》周邊售賣火爆出圈,內地的周邊市場才激起一點水花。在此之前,周邊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一些電影團隊甚至不知道電影上映后,還有賣周邊這回事。
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 IP 受到市場關注。2019 年,國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意外成為暑期檔黑馬,口碑爆棚,票房突破 50 億,至今仍高居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四名,可它在 IP 衍生品方面卻陷入窘境,遲遲不見蹤影。
貓眼專業版截圖直到《哪吒》火了小半個月后,電影官方授權平臺末那工作室才在微博上官宣眾籌周邊產品開發。由于前期準備工作不足,《哪吒》系統性圖庫缺失,導致快速生產周邊產品的途徑有限,前期只能產出容易制作的徽章、海報、鑰匙扣等輕周邊,而像手辦模型類衍生品還得導演監修,需要很長的打磨時間。
微博截圖這樣一來,首批輕周邊預計要三個月后才能發貨,手辦類則要等到次年 4 月,這么漫長的等待周期,黃花菜都涼了,買方市場熱度早就褪去。
除了產品推出得太慢,粉絲對官方推出的周邊本身也不夠滿意,部分產品缺乏創意、外觀簡陋且性價比低,傍著優質 IP 卻做不出有收藏價值的產品,純屬是借著“吒兒”熱度割韭菜了。
正版商品還不見影子,許多不法商家卻早就已聞風而動?!赌倪浮飞嫌车诙?,在電商平臺上就能找到制作簡易、價格低廉的盜版周邊產品,筆記本、手機殼、水杯、抱枕、T 恤等等應有盡有。
盡管電影出品方為此發布聲明函,稱未經授權從事《哪吒》衍生品開發 / 招商的行為屬于侵權,并呼吁觀眾抵制盜版、保護原創,但國內版權意識仍處于覺醒階段,盜版屢禁不止,直到今天還能在電商平臺上搜到相關盜版周邊產品。
電商平臺截圖不止《哪吒》,國內《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白蛇:緣起》等其他知名 IP 電影,在開發周邊產品時,多多少少會遇到類似狀況。
究其根本,還是國內 IP 周邊產業鏈發展不成熟,電影團隊和品牌廠商對周邊產品不夠重視。每次等到電影票房大爆才考慮周邊的事,留給設計師和品牌廠商的時間不足,導致沒有明確的目標群體畫像,對 IP 產品的開發也缺乏思考。
和其他國產電影 IP 相比,《流浪地球 2》在去年 9 月就對周邊產品進行立項,為產品的開發設計留出更多時間。而預售推出的機械小狗笨笨模型、數字生命卡等產品,在外形和實用性上得到很多消費者認可,因此,“小破球”周邊大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相較于電影 IP 衍生品市場更為發達的好萊塢,國內周邊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截至目前,《流浪地球 2》衍生品收入約占電影票房收入的 4%,即便后續眾籌金額繼續增長,衍生品占比電影總收入也不會超過 10%。距離國外電影衍生品所帶來占比 70% 的巨額收入,還有很大差距。
電影衍生品市場在美國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產業鏈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迪士尼,從最開始的米老鼠動畫系列,到本世紀初的《賽車總動員》,再到 2012 年收購盧卡斯影業,將《星球大戰》系列 IP 收入麾下,迪士尼一直是電影衍生品開發的頭部公司。
迪士尼官網截圖迪士尼做電影衍生品堅持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周邊產品要和電影作品之間能有緊密的關聯性,保證電影 IP 的文化內涵能順利地滲透到衍生品中。因此,迪士尼在籌備電影之初,就開始規劃和設計相應的衍生品。
迪士尼內部有一種被稱之為 Gong Show 的頭腦風暴活動,不限定所屬部門,所有員工聚在一起對衍生品的生產設計提意見,很多創意都從中產生。而周邊產品的制作一般會和電影制作同步進行,以確保周邊產品能夠同步甚至早于電影上映就問世,占領足夠的市場空間。
比如,在開發《賽車總動員》的衍生品時,迪士尼的營銷部門就制定了嚴密的計劃,甚至把 3-6 歲的孩子都當作消費群體考慮進去。迪士尼發出 70 張電影產品授權書,挑選了 AT&T、麥當勞、赫茲汽車租賃公司等幾十家實力雄厚的合作伙伴,最后開發出 280 多種產品。
據媒體報道,自 2006 年起,《賽車總動員》每年周邊產品銷售額都能達到 20 億美元。截至?2011 年初,《賽車總動員》衍生品在全球的總收入已經超過 80 億美元。
《賽車總動員》迪士尼每籌備一部 IP 電影,都會采取“衍生品營銷規劃在前,電影成片在后”的工序。也正是如此嚴謹的流程,讓迪士尼周邊產品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而這背后更為關鍵的是,長年以來,美國市場對 IP 品牌文化的深耕細作,已經逐漸形成龐大且穩定的客戶群體。而坐擁星戰、漫威等眾多經典 IP 的迪士尼,無疑是 IP 衍生品市場的大贏家。
1977 年,第一部《星球大戰》大獲成功后,星球大戰系列開始在漫畫、小說、動畫、游戲等領域衍生出龐大的根系,這些周邊產品形成星戰的“衍生宇宙”,在提高粉絲忠誠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電影空檔期間,“衍生宇宙”自身的成熟化、系統化使得星戰品牌發揮出獨特魅力??梢哉f,“衍生宇宙”對于星戰品牌文化的意義,早已超越電影本身。
豆瓣截圖這也是迪士尼愿意斥資 40.5 億美元收購星戰母公司的重要原因。從 1977 年到 2020 年,星戰系列影片全球票房共計 102.91 億美元,而其授權的商品收入已經達到 422.17 億美元,是票房的 4 倍。
可見,成熟的周邊市場能在電影之外取得巨大的成功。
《流浪地球 2》的周邊在商業上取得從未有過的成功,至少說明了,通過衍生品為電影 IP 持續輸血的商業模式,在國內具有可行性。觀眾有足夠的消費能力,也愿意為好的 IP 周邊買單。
中國擁有龐大的電影市場。按照 2021 年的全球票房來看,中國電影票房近 473 億(約為 75 億美元),占據全球約 35% 的市場份額,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因此,中國電影衍生品市場的潛力巨大,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藍海。
近年來,國內也有相關的電影 IP 嘗試發展為更具長尾效應的 IP 系列。比如,《流浪地球》系列憑借優質內容帶動周邊產品銷量暴漲,隱約有了打造長線 IP 系列,構建品牌文化的影子。光線傳媒旗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在電影彩蛋中已經產生夢幻聯動,“封神宇宙”在未來或許成為現實。
電影《姜子牙》中的哪吒彩蛋電影衍生品確實是一門好生意,但中國想要形成類似海外市場那樣成熟的生態產業鏈,還需要更多時間。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更多優質內容支撐,電影 IP 質量過關才能為后續衍生品發售吸引更多流量。在此基礎上,IP 本身還得不斷創新,逐漸形成歷久彌新的文化品牌,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電影周邊背后是一個復雜的產業,國外也是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才形成一套規范的工業化流程。而中國周邊市場剛剛進入萌芽階段,還在進行更多探索,以適應本土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
盡管面臨重重考驗,長遠來看,隨著國產 IP 的不斷崛起和國內電影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周邊市場還將提供更大想象空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鋅財經 (ID:xincaijing),作者:陳妍